2020-06-14
张常美被捕的那一刻,一片枯黄的树叶静静飘落在舞台前。
海岛演剧于蔡瑞月舞蹈研究社演出《回忆的华尔滋》,改编自张常美、丁窈窕及施水环的受难经过,呈现白色恐怖时期女性受难者的样态。戏剧开头,四对白衣舞者优雅地跳着华尔滋,背景是悠扬且欢愉的英文老歌。舞蹈甫歇,其中两个舞者——施水环与丁窈窕——开始讨论台北邮局的新工作,即将离开家乡的两人依依不捨地说:希望以后能再一起跳舞。
故事线一转,即将考高中的张常美进入舞台,告诉自己的父亲,因为希望毕业后直接去工作,想念商业职业学校,她的懂事得到了父亲的支持,谈笑间自然散发父女情深的欢愉。但是,她们三人都没想到的是,自己将被白色恐怖的洪流接连吞噬。
跳出坚韧生命的舞步
这齣剧交错叙述三位主角的故事:张常美高中时参与学校自治会,被诬指为共匪入狱;丁窈窕因为劝说施水环拒绝一位追求者,反被该追求者诬告,虽然第一时间,诬告信为同事吴丽水焚毁,然而当吴丽水捲入其他案件而被捕时,还是在刑求下供出了这件事;施水环则是因为弟弟被追缉,将他藏在家中,却因为煮了两人份的饭菜而被密报,因此入狱。
《回忆的华尔滋》以一首施水环狱中抄写的歌贯穿全剧,用顺序法一路谈到丁、施两人被枪毙,倖存的张常美在狱中与欧阳剑华相恋,最后结成眷属。在结尾,年老了张常美与欧阳剑华及已被枪决的丁、施二人,再次于舞台上跳起了华尔滋。
这场演出善用蔡瑞月舞蹈研究社的空间,观众席在屋外草地上,以屋内的空间作为主舞台,同时,室内一角另有一个小隔间,可以与主舞台互相呼应。其中有一幕,隔间里丁窈窕即将临盆,主舞台则是施水环向母亲隔空报平安,丁窈窕的尖叫与施水环念诵家书的独白,呈现了强烈的冲突感,相当精彩。恰逢週末受颱风影响,忧伤的剧情配上飘着细雨的苍白天空、时不时吹过的落叶,更是加强了整体的感受。
在剧末谢幕时,张常美本人颤巍巍地走上台,含泪诉说自己狱中的亲身经历,那真的是最震撼人心的一刻。然而也是那一刻,突然让我思考,到底让我感动的,是戏剧本身,还是历史本身呢?
完整呈现历史脉络 V.S. 让故事更有张力
海岛演剧经常以历史伤痕为题,诉说台湾过往的悲欢离合,好让更多人认识脚下的土地,让人敬重。《回忆的华尔滋》演出表现也相当稳定,剧情也大多符合历史事件的经过,尽力呈现了三位受难者複杂的人际网络。然而也正因为如此,剧中的年代历程拉得很大、只出现一、两幕的角色很多,难免会有角色相对扁平、故事线比较片段的问题。
当作品改编自历史时,创作者总需要在「完整呈现历史脉络」及「让故事更有张力」之间做取捨。虽然符合历史、完整论述事件很重要,然而如果想要让作品影响更多人,选取最合适的切入点、视角,增加情绪烘托的剧情,并删去比较细微的人事物,恐怕还是必要之务。
并非《回忆的华尔滋》不好看,但的确在酝酿情绪、故事张力上还有一些些部分可以斟酌。剧中有一幕,是张常美狱友傅如芝的赴死经过,傅如芝临走前,虽然恐惧万分,还是镇定地将身上的绿毛衣脱下,交给张常美,请她转交给自己的弟弟。那一刻相当令人动容,也是整齣剧里头很有张力的瞬间。可惜的是,傅如芝只在狱中场景短暂出现,前面没有什幺铺陈,后面绿毛衣也不了了之。儘管这样的出现方式应该较符合真实,毕竟,当时只有几面之缘就被枪毙的人不在少数,而绿毛衣也很可能在某次移监时遗失。然而以说故事而论,这个段落应该可以有更大的效果。
改编故事之于认识历史
解严之后,真相陆续出炉,也成立了「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白色恐怖再也不是不能提起的话题,但同时间,也有越来越多反弹的声音:「历史已经过去了,该向前看了。」重複的接触容易使人同情心疲乏,也容易让人厌倦,更甚者,随着时间渐渐过去,白色恐怖对未来的世代将会越来越遥远。究竟我们希望如何让更多人、甚至下一代认识白色恐怖呢?
除了教育之外,改编自历史的作品将会是很重要的媒介,创作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们能够尽量减低受众的排斥感,让受众融入角色,感受其中张力与冲突,最后更加深刻地体谅受难者的苦痛,甚至进而关心议题。不过,这类型的作品要能够突破同温层、创造更多的影响力,还是得回到根本,不只要「说完整一个故事」,还要「说好一个故事」。
台中乐器节吸引10万人次破纪录今年台中乐器节首次从后里移师至草悟道市民广场举行,邀请来自德国、义大利
一次次,大支极具冲击性且犀利的笔触,总会刺的我不得不赶忙按下暂停钮,缓一缓高涨纠结的情绪。现在,支董
50 年前 FRED PERRY 首次设计黑色 POLO SHIRT 滚边为香槟金色,完全颠覆了一直
门票早于二个月前即销售一空的原子邦妮「谢谢你曾经让我悲伤」专辑同名演唱会于 12/16 晚间举行,近
(芋传媒报导)由台北「昭和町」会举办,邀请湾生返台找寻故乡情的「昭和町日」,今天为《昭和时代.日台名
「湾声乐团」用音乐诉说台湾百年风华,导演吴念真将以说故事的方式导引,「湾声乐团」音乐总监李哲艺今天表